<div id="nr1" style="font-size:18px">
猪仔是小小个,在笼子里哼哼叫,蒋小一跑了三个村才定到了六十头,这会儿人卖猪的庄稼汉都是挑着送过来的,摆地上让蒋小一仔细看。
村里好些人也跑来凑热闹,看见地上那几排小猪仔,那个羡慕。
蒋小一轻轻摇晃一下笼子,小猪仔受惊后叫得愈发大声。
赵主君是挨个看了又看笑说:“声儿这么大,这猪仔好啊!有力气。”
旁边一汉子道:“阿叔你们放心,我今儿挑来的这八只,都是顶顶好的,可不是啥病猪。”
看着确实都是好的,蒋小一给几个卖猪的汉子结了银子,这才让几个村民帮忙把猪放到猪圈里头去。
六十头小猪,前期吃的并不多,喂养起来容易,他在村里招了四人,先头吃饭时说了一嘴,赵云澜不懂,还说会不会多了。
蒋小一摇摇头。
这哪里多。
六十只小猪仔,真喂起来估摸着得八/九桶猪食,虽是有鱼头鱼肠,去挑回来煮了就能喂,但人天天大鱼大肉肚子都有不舒坦的时候,小猪更是如此,鱼肠鱼头得煮熟了跟着野菜喂,还得跑山里割猪草只两三人哪里能忙得过来。
而且小猪仔照料起来得精细了,天天都得铲猪粪,猪里头的稻草也得经常更换,不然湿漉漉的,小猪仔更容易生病,后期大一些,那猪食得喂得更多,照料起来更是麻烦。
蒋小二几个深有体会,闻言是不停点头,当初他们三个强强联手,伺候家里那头猪,可光猪粪就得铲半个时辰才能铲干净。
六十只四人,不算多了。
猪圈外头蒋小一让人建了一个棚子,上头瓦片盖的,很宽敞,平日可以在下面煮猪食,旁边空的可以放柴火,至于猪粪和尿,蒋小一在猪圈外头挖了个大粪池,平日可以排里头。
他原先还担心,粪池满了该咋的办,后头还是开春的时候,蒋小一过来,看见一老汉给翠婶子送柴火。
翠婶子是村里的老寡妇,和桂花差不多遭遇,不过桂花是好一些,虽然死了丈夫,但还有一个儿子,翠婶子是早早就死了丈夫,一个人辛辛苦苦把儿子养大,又给娶了媳妇,结果儿子秋收那会儿外出给人打短工,回来路上山侧塌了,压了个正巧。
蒋小一是听村里人说,翠婶子那儿子被挖出来的时候已经没个人样了,被砸得不成样子,整个人是肉泥一样,之后不到一年,儿媳耐不住,抛下一儿一女跟着货郎跑了。
当初招人,翠婶子来应聘,她是瘦瘦小小又矮矮的,看着身子似乎虚得厉害,蒋小一听白子慕说过一嘴,知道夫君以前住的地方政策好,像翠婶子这种情况,是属于贫困户,当地政府是要帮扶的。
他帮不了扶了,只能变相的进些绵薄之力。
不过翠婶子没让他失望,这人看着一副见风倒的样,可干活勤快认真,他之前发现养猪场里头的小猪仔干净得不像话,比老六和小六还像个人,后头一问,才知道翠婶子勤快咧,还给小猪崽子洗澡澡,这么认真,把养猪场里的猪当自家的似的,后头又观察了半个多月,蒋小一让她做了养猪场的场长,平日这边有啥事儿她管。
那次也是巧,崔老汉送柴火,和翠婶子来回推辞,正巧的被蒋小一看见,问怎么回事?
翠婶子不敢隐瞒,有些害怕,但还是实话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