侯大人也带着儿子和各位大人攀谈。
“侯大人教子有方啊!令郎拔得头衔,今儿长安街一游,听说是出尽风头,惹得无数闺中姑娘哥儿翘首以盼,当真是羡煞我等。”
侯大人心想,哪里是他儿子出尽风头,出尽风头的那个可是探花。
他看向领着白子慕朝这边过来的尚老,皮笑肉不笑:“要说出尽风头,还得是尚大人啊,老夫听闻今儿探花郎还朝人招手了,端的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,倒不似旁的书生,不过……”
他朝白子慕看了眼,笑说:“昨儿我听梁大人说这届探花相貌堂堂,很是出众,今儿一瞧,果真如此。”
话外意思便是白子慕没有书生风范,能得探花一名,全是因为长得好。
书生该重礼节和规矩。
在场的都是老人精,哪里能听不出来。
尚老虽是觉得白子慕中午那个样确实是有点丢人现眼,可到底是自己人,而且白子慕除了诗不行,旁的可都不差,套种这事儿,可还是他提出来的,但这事儿不好说,说了,那他大徒张舒越这般举动落在旁人眼里,便是抢功,没准的还要被人参一本。
实话实说,也不行。
实话说套种其实是探花郎率先提出来的,这也不是探花郎的主意,而是他家乡这般种,探花郎照搬而已,张舒越没上奏没说实话,怕的是有人抢功。
探花郎家乡哪里?他们怎么不知道套种这事儿?
怕人抢功怕谁?这话就没差直接点名道姓了。
寻常地方官员在写好奏折后,会将其封套固封,装入专用的奏折盒子,然后,通过专差送回京,这些专差将奏折送到京城后,会交给提塘官,最终送达紫禁城内的外奏事处,再由内奏事处直接呈给皇帝审阅。
奏折的特点在于其保密性和直接性。奏折不需要经过通政司或内阁,直接由皇帝亲自拆阅,这种方式既快速又保密。
但这是寻常。
若是有那心思不正的,也能使了法子从中作梗。
内奏事处就那么几个人,实话实说容易得罪人。
这些尚老都晓得,但他听不得这种话,便轻哼了一声,也呛了回去。
“这小子心善纯良,高兴就爱表现出来,从来不喜藏着掖着端着。”
侯大人脸立马黑了。
这话啥个意思?
意思是他儿子心思不正,装模作样表里不一呗。
尚大人气得手背青筋暴突,一副要吐血的模样。他晓得尚老能文善道,又是太子太傅,和人呛嘴,那定是自取其辱,便看向白子慕,似乎是真不懂,先是夸赞他一般,才说想来是人杰地灵所以才出了这么个才貌双全的人来,,然后问他哪里来的?家住哪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