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div id="nr1" style="font-size:18px">
大伯:“……”
大伯娘:“……”
二伯娘:“……”
当初这几个孩子成天的往二房跑时,她们应该拦着些,现在好了,和蒋小二几个一个样,开口哥夫闭口哥夫,还觉哥夫说的都有道理,哎……
大伯到了镇上仔细问过,牛车慢一些,但便宜,去府城的话是四人两百文,两天一夜,那一人一天便是二十五文,马车快一些,但贵,四人三百多文,还不喊价。
这便是村里人为啥的不往外头走的原因了,大家穷是穷,但不至于连几百文都拿不出来,可几百文不好赚,谁都不舍得花这银子乱跑外头去。
要是搁以往,大伯哪里舍得花这个银子,走他都要走着去,但现在家里好些了,又带着孩子,他自个累些不打紧,一个汉子也不怕,可孩子不行,都是哥儿和姑娘,要是被人盯上,他护不过来,花点银子安全些,而且小一说要开铺子,也不知道开了没有,急不急用人,还是快着些吧!
牛车没有车棚,怕晌午热,大伯租了马车,大伯娘和二伯娘拉住竹哥儿几人叮嘱,其实该说的昨儿都说过,来回都是到了府城要好好干活,别给你们三哥惹麻烦,勤快着些,爹娘不在,你们就听三叔三叔父和三哥的云云。
竹哥儿几人都记得呢!
虽说能去府城高兴,昨儿一宿更是翻来覆去的睡不着,可临上车了,见着娘眼眶红红,几人心里也满是不舍。
但呆家里没用,出去才能赚更多的银子,才能爹娘过上更好的日子。
隔天晌午到的府城。
一进城门,不说竹哥儿,就是大伯都看呆眼了。
城里真是干净,街道宽敞,房屋耸立,铺子、摊子一排排,行人来往不绝,真真像人说的,繁华,富贵。
以前觉得镇上的那些老爷、夫人已经穿得足够好了,可现在……
村里人出门,都是把最好的衣裳穿身上,竹哥儿几人也是,穿的是堂奶奶新做的衣裳,花样都是镇上卖的最好的,鞋子是拆了旧衣裳做的,可现在到了府城,竹哥儿几个是恨不得钻到地里去。
明明在马车里没人见着,他们还是下意识的把脚给藏起来,可转念一想羞啥呀?他们衣裳干干净净的,也没比别人差多少。
蒋小一信上说了,若是决定要来,那提前来信,他去城门接,大伯没让蒋大石回信,派人跑一趟得几十文,他没来过府城,但嘴巴也不是光长了拿来吃饭的。
不认路问问人不就成了。
这位兄弟,赵府在哪你晓得不?
赵府?你说的哪个赵府?
府城姓赵的可多了,一巴掌都数不过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