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15小说网 > 女性文学 > 给古人直播日常 > 给古人直播日常 第135节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翻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设置X

给古人直播日常 第135节(2 / 2)

她头一回吃咸鸭蛋就是在薛皎家,薛皎刚到尚京那会儿鼓捣了不少吃的用的,她腌了咸鸭蛋,做了皮蛋,请关斐这个好朋友一起品尝。

可惜皮蛋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,做坏了臭了,倒是咸鸭蛋很成功,咸香流油,好吃得很。

薛皎见她喜欢,大方地将咸鸭蛋的制作方法告诉了关斐。

关斐一听,竟然要用到那么多盐,嘴里的鸭蛋都不香了。

她出身不差,算是丰朝的贵族阶层,但边城苦寒,最艰难的时候,连饭都没得吃,而且毕竟是土著,关斐对丰朝国情民情的了解,远比薛皎来得深。

薛皎穿越即遇见梁桓,梁桓再落魄也是王室公子,自幼生在锦绣堆,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。

薛皎跟他一起逃亡,要么深山老林没盐吃,要么进了城,梁桓负责置办物资补给,买的最差的也是青盐,多数都是干净无异味的井盐。

偶尔在村中百姓家里借住借食,食物苦涩难以下咽,薛皎也只以为是食材不好,做饭手艺不行。

借住别人家,不好挑三拣四,她默默忍了。

她压根儿不知道,民间百姓吃的菜就是苦的,因为他们用的盐是又苦又涩的。

不是没有好盐,但最好的井盐都供给了有钱有势的大人们,普通老百姓根本吃不起,一般的家庭能用上青盐就算不错了。

更多的百姓吃着苦涩的,未经处理过的矿盐,吃多了会得什么病他们不晓得,但不吃盐是不行的。

还有更多的百姓甚至没有盐吃,因为买不起。

薛皎逃亡路上曾经看到有人将布丢进锅里煮,她大为震惊,问梁桓,梁桓也不知道原因,以为是当地的风俗习惯。

后来是关斐给她解了疑惑,那是醋布,百姓没有盐吃,用来调味的手段,煮一煮再捞出来,等下次做饭还能再用。

薛皎震惊又难过,她告诉关斐,她知道如何制盐,海水晒盐,提纯矿盐,她都知道。

她原本打算将制盐法给出去,甚至没打算要什么奖赏,因为这跟改良造纸术不一样,食盐是真正切乎民生,关系到千万百姓身体健康的大事。

她有那么多可以挣钱的方法,实在不必吝惜一个制盐的方子,要赚钱,她以后去研究花露精油,赚贵妇贵女们的钱不好吗?

但是关斐拦住了她,告诉她此事不可行。

盐铁专卖啊!

但这天下卖盐的钱,真的进了朝廷的公库吗?卖盐的批条,让多少大人吃得满嘴流油,肥的又是哪些人?

这是一个庞大的,可怕的利益网,如果薛皎只是想加入他们,献上制盐的法子为他们谋取更多的利益也就罢了,或许还能保命求生。

但薛皎不是啊,她是想把盐价打下来,想让千千万万的百姓,都吃上干净的,无异味的好盐,让他们知道,并不是所有盐都是苦的涩的。

太危险了,这是要命的事,薛皎敢这么干,梁桓都保不住她。

于是关斐拦住了她,薛皎很难过。

那会儿她的理想还没有磨灭,她的眼里还有光,她想不通,她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,为民生所利,皆可为民生所用。

出了好东西,应该大家都高兴,百姓能过得更好,是为官者为君者的责任。

怎么能这样呢?

薛皎想不通,但她听劝,她听了关斐的话,没有去碰这条死线,甚至在关斐的暗示下,隐瞒了她有制盐法的事,从未跟梁桓提起过。

但也不是没人知道,薛皎刚进京时身边只有一个木樨,木樨是她救回来的,如今住的宅子里有许多梁桓送来的下人仆从,但薛皎最信任的还是木樨。

她做很多事都没瞒着木樨,甚至是木樨帮她打下手,跟她一起做的,咸鸭蛋也是一起腌的。

腌咸鸭蛋的时候,薛皎根本没想着自己制盐,因为在她的生活中盐价并不贵,日常消耗品而已,直接让人去买了。

结果买来了才知道盐有多贵,薛皎腌咸鸭蛋的时候提过一句,说以后自己制盐就没这么贵了。

木樨不知道是没在意还是忘了,又或者是没意识到此事的重要性,一直到她被赶出齐王府,也没提过薛皎会制盐。

薛皎腌咸鸭蛋也是凭借着一点记忆下的手,没有经验,也不知道腌咸鸭蛋要用粗盐,可能因为当时下仆买的盐品质不够好,阴差阳错反而腌成了。

制盐法没办法惠及民众,薛皎翻来覆去睡不着,第二天顶着黑眼圈问关斐,想不想要制盐法。

她听关斐说过,说边城附近有盐矿,买不起盐的百姓会去挖矿盐吃,他们叫“盐石”,但吃多了会生病,头晕目眩,身体也会渐渐衰败。

她想,边城那么远,边城的百姓也是百姓,能帮一些是一些,山高皇帝远,梁桓不是说关家在边城势大,威势太重,百姓只闻关将军,不闻皇帝——那会她还没意识到,梁桓在暗示她不要跟关斐交往过密。

反正薛皎把制盐法给了关斐,让她送到边城去,好歹边城的穷苦百姓,边疆的将士,不至于卖命守着国土,还要吃有毒的矿盐。

关斐很不好意思,但她确实需要,她在军中长大,有些对她很好的叔叔伯伯,中年后就开始病痛加身。

有战场操劳,但也有吃矿盐留下的病,然后就很容易猝死。

那都是百战老兵啊!没有死在战场上,因为没盐吃,吃了毒盐,病死了。

关斐接受了薛皎的制盐法,告诉了她阿爹,用没用她没有再多问一句,薛皎也没再提,彼此默契的将此事略过。

后来她要父母带薛皎走,带她去边城,她爹娘一口答应,未尝没有制盐法的原因,薛皎是他们的恩人,是整个边城所有将士百姓们的恩人。

但为了保住阿弟,爹娘答应了又改口,他们心中有愧,关斐更是无颜再见薛皎。

哪怕她知道,薛皎将制盐法给她,根本没想过要她报恩,但关斐自己心里扎了根刺,一直过不去。

前段时日,有人在天幕上说,边军无饷,全靠关将军养着。

关斐瞬间明白了,她家有多少家底儿再清楚不过,跟尚京那些豪门大族相比,穷得像个叫花子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翻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